股價暴跌33.83%,龍光辟謠債務違約,但私募債高危

    2022-08-11 15:32:24 來源:

    股價連續下挫的龍光,成為了“被傳債務將違約的對象”。

    2月21日,龍光集團高開低走,當天收盤價報3.86港元,跌幅為3.98%。隨之,股價開始走向頹勢,其中24日、25日出現大幅度下跌,跌幅分別達到14.44%、16.88%。

    5個交易日股價跌幅達到達33.83%。彼時,坊間開始流傳,龍光集團境內外融資即將違約。對此,龍光集團在24日晚間召開了緊急會議,并對外宣稱,未出現境內外融資違約。

    同時,龍光集團稱,目前,公司經營一切正常,去年銷售額1402億,同比增長16%,今年1月銷售位居行業前列,土儲主要集中在灣區和長三角核心城市;盡管行業面臨很大壓力,但公司當前依然可以新增,特別是有抵押物的融資。

    有投資人透露,龍光的反常表現源于2月22日,廣東省證監局就龍光集團如通過展期應對境內債務可能產生的影響征詢了當地金融機構的意見。

    監管背后目的或與去年9月以來多家粵系房企陷入財務困境后監管加強相關,從而引起對龍光股票、債券的恐慌性拋售。

    記者了解到,這兩天,龍光集團多只境內債遭遇了暴跌,跌幅不少超過20%。

    不過,龍光集團是2021年銷售額少數錄得增長的房企,全年實現銷售額1402億元,同比增長16.2%,但僅實現目標銷售額的96.82%。

    來到2022年1月份,房企銷售普遍“遭遇困境”,不少是直接“腰斬”,而龍光集團同樣面臨懸崖式下跌,錄得銷售額90.1億元,同比跌幅達到43.72%,銷售均價亦有暴跌,由上年同期的3.371萬元/㎡跌至1.784。

    價量均跌的業績表現,遭到了兩大評級機構穆迪、標普的下調評級。

    穆迪將其企業家族評級從“Ba2”下調至“Ba3”,并將高級無抵押評級從“Ba3”下調至“B1”,標普將其長期發行人信用評級從“BB”下調至“BB-”,展望“負面”,并將其擔保美元票據的長期發行評級從“BB-”下調至“B+”

    下調給出的依據是,市場下行期,龍光集團的業績疲軟表現,將減少公司的銷售現金,加上融資渠道的收緊,在沒有更多表外負債的前提下,雖然目前流動性足以覆蓋未來12-18個月內的償債義務,但公司對負債規模控制的不確定性有所增加。

    數據顯示,目前龍光集團有10只境外債券,總規模達到32.6億元,其中一年內到期有兩只,到期時間分別為2022年8月25日、2023年2月23日,對應規模為3億美元、4.5億美元,利率為7.5%、5.25%。

    境內債方面,主要融資平臺深圳龍光控股有限公司,目前有19只債券,余額為205.69億元,其中私募債規模為62.95億元,占比達到30.6%。其中,“18龍控02”將于2022年3月22日到期,債券余額達到18.26億元,票面利率為4.9%。

    整體負債上,2021年中期,深圳龍光有息負債規模為526.56億元,其中短期負債為168.07億元,對外擔保余額為498.86億元,持有貨幣資金約354.79億元。

    關于即將到期的債務,龍光集團管理層在會上稱,公司在積極籌集安排資金有決心解決3月份的債務兌付問題,公司樂于積極與市場溝通,但限于業績靜默期,部分敏感問題無法公開交流。

    但是,市場目前對于龍光集團的擔憂,除了整體行業下行期帶來的不確定性之外,另一個要素無疑是其隱藏性的債務。

    此前,因為被爆出龍光集團有30億美元未披露的私募債被機構要求提前還款。這種“不誠實”的表現,直接擊潰了投資人的信心。

    不止是龍光,早前與中信信托“談崩”的世茂股份,同樣在其控股子公司深圳市世茂新里程實業有限公司中,并表債務為1億元,而最后披露的余額確實59.94億元。這些都足以說明房企表外負債是一個多大的“隱雷”。

    而在投資者眼里,突然收緊的行業環境,坦誠相待地告知債務情況,才是共同渡過難關的前提。在這項操作上,已經宣告、并雇傭了鐘港資本的正榮地產,做了一個反面案例。

    標簽:

證監會對信通電子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出具反饋意見
去年140家證券公司實現凈利1911億元 資本實力不斷增強